当前位置: 首页>国内

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总干事:中国经验值得向世界推广

日期:2013-06-08      作者:王云松 彭敏       来源:人民日报
  

  2013年5月21日至22日,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总干事埃瑟琳·卡津对中国进行了友好访问,这是她就任以后首次访华。21日,她在北京就全球饥饿问题、中国与世界粮食计划署合作等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埃瑟琳·卡津表示,中国在脱贫和消除饥饿方面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希望加深与中国的战略合作,在全球消除饥饿的行动中推广中国经验。她说:“虽然我这次访华行程短暂,但是非常重要,因为我们非常希望深化与中国的关系。”

  世界粮食计划署每年在全球救助9000多万人

  卡津认为,造成全球饥饿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贫穷使很多人无法购买足够的粮食。其次,气候变化直接影响到农业种植和粮食产量。此外,战乱和冲突也导致许多人食不果腹,比如现在叙利亚的情况就是这样。

  谈到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为消除全球饥饿问题所作的努力,卡津说,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目前在全球77个国家开展工作,与全球2000多个非政府组织以及联合国的其他机构都有合作,向面临饥饿问题的人们提供紧急的粮食援助,每年救助的人口总数超过9000万。

  “从2008年开始,世界粮食计划署从粮食援助逐渐转移到粮食协助,”卡津表示,“希望受灾人口在灾后可以获得自主恢复的能力。”据她介绍,世界粮食计划署采取各种方式来实现这种转变,包括以工代赈、提供现金资助和发放粮食代金券。同时,世界粮食计划署还在一些地区实施粮食种植项目,加强与当地农民的合作,提供世界粮食计划署所需粮食种类清单帮助他们调整种植计划。农民收获了粮食,再卖给世界粮食计划署,从中获得相对大的经济收益。

  中国在解决温饱问题方面取得巨大成就

  卡津说,中国在消除饥饿问题和脱贫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有着非常成功的经验,包括提高农民的生产能力与灾后恢复生产的能力,改善本国的粮食安全状况。她表示,世界粮食计划署认为,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方面也有着丰富的经验,值得很多国家学习和借鉴。中国在提高人口普遍营养水平方面也取得巨大的成绩,尤其是在解决儿童营养不良问题方面。

  卡津表示,在南南合作方面中国与非洲国家和东南亚国家都有非常深入的双边合作关系。她指出,南南合作为许多国家学习中国的经验提供了契机。世界粮食计划署也希望抓住与中国在南南合作方面的机会,将中国消除饥饿与脱贫的经验介绍给这些国家。一些中国企业加入了与世界粮食计划署的合作,资助其他国家消除饥饿。

  中国在终结全球饥饿行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卡津还回顾了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与中国政府的合作历程。她指出,双方的合作始于1979年。从那时起直到2005年,中国一直是世界粮食计划署最大的项目支持国之一,世界粮食计划署在中国的项目也是最多的国家之一。自2006年起,世界粮食计划署停止了对中国的援助,开始携手中国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

  卡津说,中国政府、企业及民众在终结全球饥饿的行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与世界粮食计划署开展合作,通过资助更多的项目,使更多面临饥饿问题国家的人们可以及时得到粮食援助。

  卡津说,“我们在中国的实践中学习,并与中国进行紧密合作,希望能够将中国减少饥饿的经验传递给更多需要帮助的国家。希望中国给予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更多的支持。”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