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粮食与食品安全

思想改变行动—世界粮食计划署(WFP)亲善大使巴菲特专访

日期:2014-05-14      作者:粮代处       来源:
  

  近日,世界粮食计划署亲善大使巴菲特接受CCTV Full Frame节目专访。

  2007年,霍华德?巴菲特成为世界粮食计划署的"反饥饿"亲善大使。在4月27日CCTV News Full Frame节目中,他分享了自己对慈善事业的思考。

  2006年,传奇投资人沃伦?巴菲特给自己的孩子提出了一个挑战:如果你有无限的资源,怎样才能做成一件伟大的事?巴菲特的儿子霍华德接受了这个挑战,用他父亲给的30亿美元,去做了一件伟大的事——抗击全球饥饿,帮助世界上10亿饥饿的人摆脱饥饿。

  在被问及先天条件和后天环境哪个更重要时,霍华德?巴菲特说自己很幸运能拥有这么多财富,家庭的确给了自己很多机会。但令他困扰的是,有些富人的思维方式是如果我能做到,那你也能做到。巴菲特说事实并非如此,享受了更多机会、得到更多财富的人更应帮助那些没那么幸运的人。

  关于慈善,巴菲特有很多有趣的观点。他说慈善事业在过去几十年里经历了很多失败,我们应该把失败当成一面镜子,改变原来的想法和做法,创新做慈善的方法。他说自己的基金会不用筹款,不需要向股东负责,因此可以承担风险,让大家知道哪些方法行不通。

  巴菲特强调不能用西方思维解决非洲的问题。慈善事业不能脱离当地现实,仅仅坐在美国的家中写张支票不能解决问题。巴菲特几乎走遍了非洲大陆,他认识到那里的文化、基础设施、政府、法制等跟美国是不一样的,而慈善事业失败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没有好好倾听当地人民的需求,在了解当地环境下的需求后,最终的解决方案可能和设想的有很大的不同。

  在被问及未来的愿景时,巴菲特说希望看到一个更平衡的世界,不同地方的环境、经济和机会更加均衡。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他希望以后地球上每个角落的人都有更多机会,能经济独立,养活家人,孩子能接受教育。他相信世界上大多数人的愿景都是如此。实现这个目标并不难,但最难的是采取行动,让改变发生。

  巴菲特谈及贫穷和饥荒、战争紧密联系的事实,他认为世界上的确有坏人,但很多人作恶的原因是他们没有别的选择。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常常用数字定义贫穷,但贫穷不仅仅是数字那么简单。

  说到现在慈善变成了一项事业时,巴菲特说自己是一家非洲非盈利机构的董事,这家机构的目标是要在2020年失业。他说自己在2006年创办了基金会,他的目标是40年内让自己失业。巴菲特相信如果有这样一个目标的话,人们会采取不一样的行动,和敢于承担风险的人共事。有这样一个时间表会带来紧迫感,促使你在一定时间内做到最好。

  在被问及对有钱但没有捐赠意愿的人提出什么建议时,巴菲特说金钱是有尽头的,当你得到了所有能得到的东西,接下来就可以把钱花得更有意义,帮助其他没那么幸运的人。

  在谈到为什么要选择抗击全球饥饿作为慈善事业的重心时,巴菲特说“饿肚子的人不会想着去拯救一棵树”,他刚开始做慈善时关注的是动物保护,但他后来意识到,如果人们每天都生活在饥饿中,他们不会关心自己是否破坏了资源、水和土壤,因为他们除了存活下去别无选择。所以,我们必须给他们选择,给他们经济独立的地位,永久脱离贫困,这样他们才不会被迫破坏环境。

  若有机会写自己的墓志铭,巴菲特说希望自己的遗产是能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人们能思维更广阔、更迅速、更及时,更勇于面对风险和失败并讨论失败。他说现在世界上有很多问题,需要人们走出自己的小世界去解决,思想改变行动。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