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8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两会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邀请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王毅:大家上午好。今天是三八妇女节,首先,我要向各位女记者以及所有关心和支持中国外交的女同胞们致以诚挚的祝福。
记得去年的今天,马航370航班失联。一年过去了,飞机还没有找到,但搜寻仍将继续!对于370航班的乘客家属,今天是艰难的一天,我们的心和你们在一起。马航的理赔工作已经启动,我们愿向每一位家属提供一切需要的服务,协助大家维护好正当和合法权益。下面,我愿意回答记者的提问。
《人民日报》记者:你曾说过,2014年是中国外交全面推进的丰收之年。你如何评价这个丰收之年?2015年中国外交又将有哪些看点和关键词?
王毅:2014年的中国外交确实是丰收之年,同时也是开拓之年,创新之年。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成功举办上海亚信峰会和北京APEC两大主场外交,在历史上留下深刻的中国印记。我们积极参与全球热点问题解决,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了中国作用。我们大力拓展对外合作,“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广泛响应。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着眼于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正在走出一条结伴而不结盟的对外交往新路。到去年年底,我们已同70多个国家和诸多地区组织建立起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基本形成覆盖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好朋友和好伙伴越来越多。
2015年,我们将保持进取势头,拓展全方位外交,在坚定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不断扩大与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
2015年中国外交的关键词是“一个重点、两条主线”。
“一个重点”就是全面推进“一带一路”。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各国的政策沟通,扩大彼此利益的契合点,探讨互利合作的有效途径。重点推动互联互通基础设施、陆上经济走廊、海上合作支点建设,促进人文交流合作,加快自贸谈判进程。我们相信,“一带一路”必将更加深入人心,取得更多早期收获,助推亚欧大陆的整体振兴。
“两条主线”就是做好和平与发展这两篇大文章。我们将同国际社会一道,办好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以史为鉴,开辟未来,使中国成为维护和平的强大力量。我们将以纪念联合国成立70周年为契机,积极参与联合国发展峰会和国际气候变化合作,推动制定符合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的2015后发展议程和新的应对气候变化安排,发挥中国的建设性作用。
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中方如何看待有人将“一带一路”比作“马歇尔计划”,或者称中方借拉紧周边经济纽带以谋求地缘政治和其他利益?
王毅:“一带一路”比“马歇尔计划”既古老得多,又年轻得多,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说古老,是因为“一带一路”传承着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代丝绸之路精神,我们要把这条各国人民友好交往、互通有无的路走下去,并且让它焕发新的时代光芒。
说年轻,是因为“一带一路”诞生于全球化时代,是开放合作的产物,不是地缘政治的工具,更不能用过时的冷战思维去看待。
在推进“一带一路”过程中,我们将坚持奉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平等协商,充分尊重各国的自主选择。我们将注重照顾各方舒适度,注重保持透明和开放,注重与各国发展战略的相互对接,注重与现有地区合作机制相辅相成。“一带一路”的理念是共同发展,目标是合作共赢。它不是中方一家的“独奏曲”,而是各国共同参与的“交响乐”。
新华社记者:今年是联合国成立70周年,对于国际社会来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时刻。有人说中国想要挑战甚至推翻现有国际秩序,推动建立一个由中国主导的国际新秩序。你对此有何评论?
王毅:我要明确地讲,中国历来是国际秩序的建设性力量。如果把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比作为一艘大船,70年前中国就曾经亲手参加了它的设计和建造。而且,中国还是当时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国家。今天,我们和190多个国家同在这条船上,我们想的决不是要把船打翻,而是如何和各国共同努力,让这艘大船沿着正确方向开得更稳更好。
70年来,国际格局与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国际秩序自然也需要与时俱进。中国主张对国际秩序和体系进行改革,但这种改革不是推倒重来,也非另起炉灶,而是创新完善。总的方向是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国际治理法治化,尤其是维护好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从而使这个世界更平等,更和谐,更安全。
尼日利亚国家电视台记者:中国非常善于制定并执行计划,这帮助中国实现了巨大发展。相信在外交方面一定也制定了相关计划。最近中方任命了新任驻非盟大使,我们能否期待中国在推进对非合作、加强对非伙伴关系方面推出新的举措?
王毅:中国确实做事愿意有个规划,但我们也善于应对突发事件。比如去年西非地区突发埃博拉疫情,中国政府和人民感同身受,率先驰援,紧急提供了4批共7.5亿元人民币的援助,向疫区派出医务人员近千人次。他们冒着感染的风险,为非洲人民的健康奋战在疫区。我们要向他们致敬,为他们点赞!
就在两天前,利比里亚最后一名埃博拉患者从中国援建的医疗中心康复出院,这条消息,让我们感到很欣慰。
说到中非合作,去年李克强总理访非时,提出了加强中非合作的“六大工程”和“三大网络”建设,得到非洲各国广泛赞同。最近,我们又新设了常驻非盟使团,首任团长已经到任,这体现了中方对中非合作以及非洲一体化的支持。中非合作论坛今年将召开第六届部长级会议。我们将在巩固各领域传统合作的同时,着眼非洲最迫切的需求再做好三件事,一是推进产能合作,助力非洲工业化进程,二是开展卫生合作,提升非洲防疫抗灾能力,三是加强安全合作,维护非洲的和平稳定。
中国和非洲从来都是命运共同体,我们愿意与非洲兄弟一道努力,把中非传统友好转化为互利合作成果,把非洲发展潜能转化为国家综合实力。
中央电视台记者:在去年中央外事工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到底什么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它最鲜明的特点是什么?
王毅: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十分丰富,比如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坚持履行正确义利观等等。这些理念发端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就当前而言,我认为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合作共赢”。
去年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这一倡议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是对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创新。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各国利益日益融合,国家之间也许文化不同,信仰不同,制度不同,但合作共赢却是最大公约数。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代替的是单打独斗的老做法,摒弃的是赢者通吃的旧思维。
总之,与历史上的大国不同,中国自身已经走出了一条和平发展的新路。现在,我们还愿与世界各国一道,再走出一条合作共赢的新路。中国的外交,将在党中央领导下,奋力前行,为国家担当,为世界尽责。
来源:外交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