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你们都在剁手?来:截肢手术刀的选择要点

听说你们都在剁手?来:截肢手术刀的选择要点

在18-19世纪(也就是《尼克病院》的那个年代),外科手术是非常惨不忍睹的,过程简单粗暴不说,术后死亡率也高得惊人,甚至有相当一部分治疗连病因和处理思路都错得离谱……

你讨厌看医生吗?来参观下18世纪的手术器械,回去就会对现代手术台感激涕零了——那时的工具脑洞大开、宛如刑具、看着就疼,而且现代手术器械的精准、无菌、塑料涂层……全部欠奉哦~

一套剁手工具(当然也可以剁别的(误),大概长这样:

好吧这是一个外科手术器材包(surgeon case set)。剁手不会用到全部器材,我们先介绍下必要的几个吧。

截肢刀·弯

sciencemuseum.org.uk

讲真,我不建议你们使用这种弯的截肢刀。不过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如果你不幸穿越到了1700-1800年之间,又刚好因为疾病、外伤或坏疽感染之类原因而不得不截肢(这也是当时施行截肢手术的主要原因),那么这种诡异的弯成镰刀状的截肢刀可能是唯一的选择。

在这100年之内,主流的剁手方法是:先用这种刀环绕骨头割一圈,切断皮和肉,小刀找补一下不好切的部分,然后用锯子来搞定骨头。

另一个稍微精致点的,但愿能让你感到安慰……

这样做的后果显而易见:你会获得一个圆形的切面,暴露在空气中……在止血手段简陋、无菌概念完全没有的18世纪,之后的事情你就听天由命吧。

所以,短短100年之后,这种手术方法就失宠了。医生们改变了手术方法,他们发现还是直刀好用……

截肢刀·直

在上文提到的环切法后期,留些皮肤包裹住截肢伤口的手术方法(也就是开头那张图解上用的方法)被推广开,大夫们开始流行用直刀。上下来两刀,唰唰,斜着切到骨头,留下的两个皮瓣用来封闭伤口,然后缝合,包扎,完~美~

就是这部分……至少伤口美观多了,一大进步。

不过,在“露出骨头”和“缝合皮瓣”之间,我们依然绕不开那个艰难的步骤——锯骨头。

截肢锯

sciencemuseum.org.uk

上图这种锯,用来在截肢手术中锯断骨头,乃至肌肉、筋等等一切用刀不好切的部分。使用方法大家都很熟悉,就不多介绍了……没错就是那么粗暴……

链锯

如果觉得直锯不好用,我们还有链锯,原理差不多。王木匠啊不王大夫,您看您使哪个顺手?

一把典型的19世纪中期手术链锯,带乌木把手。http://phisick.com/

骨头一直是个硬角色,即便是如今的骨科手术台也宛如木工活现场,但至少,现在的手术台是无菌的,而且我们有麻醉……

是的,那时的手术完全没有麻醉。1841年,美国医生克劳福德•朗(Crawford Williamson Long)第一次使用乙醚麻醉进行了颈部手术,但之后过了相当一段时间麻醉技术才成熟起来。所以以上的过程中,不管是切肉也好,断筋也好,锯骨头也好,病人都是全程清醒的,很可能还在不停挣扎哀嚎,需要助手帮忙摁住……

医生在助手协助下完成的早期外科手术。

止血带

差点忘了说,在动刀之前,还有个关乎性命的重要步骤:固定止血带。

用法在开头那张指南上也描绘了:先把两个垫子夹住要手术的肢体的近心端,比如剁手的话就夹胳肢窝,用束带勒紧并固定,然后拧上螺丝进一步勒紧。

在如此简陋的情况下,一刀下去鲜血喷涌的情况是很正常的,加上上文说了我们完全没有麻醉,于是,“手快”就成了衡量外科医生的重要指标。那个时代的外科医生不得不选择以快取胜,尽一切可能缩短手术时间。

说到这里就不能不提传奇外科医生罗伯特•李斯顿了,传说中28秒卸一条腿的牛人……

这样剁手要多久?

不到1分钟!

罗伯特·李斯顿(Robert Liston,1794-1847),活跃于19世纪上半叶的一位外科医生

在当时的人看来,李斯顿绝对是吊炸天的大夫。比如在求快这方面,他可谓是做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真·小李(斯顿)飞刀。那时候的他不仅手很快,而且体力也好,截肢手术只需要一个助手帮忙摁着腿就能做了。除了28秒卸一条腿之外,他还曾经在4分钟之内切过45磅的阴囊肿瘤,创造了各种各样的传说。相比今天从容细致的外科手术,这种场景真是难以想象……

据说李斯顿大夫很为自己的技术感到骄傲,也乐于展示。在手术开始时,他还会专门跟旁边的人说“帮我计时,先生,帮我计时!”,很有一种好戏开场的感觉(这也是他的手术都有时间记录的一个原因……)。

坐满观摩者的“阶梯手术室”。图片来自:《尼克病院》

不过这种匆忙的手术显然还是有不少风险的。在一场著名的截肢手术中,他大刀阔斧一锯子下去,腿应声而断,但同时切断的还有帮忙扶病人腿的助手的手指……病人于翌日感染死亡(这在当时非常常见),助手也同样感染死亡。而另一位在场观摩的名医,因为被刺中双腿之间的要害,也当场恐惧休克而死。这就是外科史上著名的“一台死亡率300%的手术”……

不过总体来说,后人对李斯顿的评价还是很正面的。以那时的观点来看,他拥有相当高超的手术技巧,而且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学术著作,也算是为外科的发展做出了不少贡献。

葛罗思诊所。Thomas Eakins 绘于1875年

没有麻醉只是18世纪剁手的困难之一。那时的人们对微生物也没有概念,对消毒的重要性知之甚少,抗生素更是还没影的事(青霉素1928年发现的,磺胺也要1930年代之后才有)。正因如此,截肢术一般是迫不得已的最后手段。直到现代外科学草创的20世纪初,外科手术的情况也只是稍有改观,术后死亡率依然高得惊人。筚路蓝缕的外科前辈,正是在这样艰难的困境中一步一步跋涉而来,将外科学发展成如今的医学之花。

你们如今说剁手就剁手,剁完了还能接上,接上双十二还能接着剁……怎么讲,不得感谢前辈们的摸索吗?

来,

挑把顺眼的~

既然本文的主旨是《截肢手术刀的选择》,不免要在最后展示一些外科手术箱以供大家剁手(字面意义or引申意义,随你怎么理解吧)。来看看这些古董器械吧……

1

2

http://medicalantiques.com/

3 简装剁手工具包

4,全装备包(误),可供旅行甚至航海期间使用。

来自:collectmedicalantiques.com/

5 超超超全工具包,四层……

http://medicalantiques.com/

6

7 对那时候的外科大夫而言,器械包不仅仅是工具,也是他们为之自豪的职业标志、工作伙伴乃至奢侈品。所以有很多这样的照片……

来自:collectmedicalantiques.com/

最后,嗯,祝大家剁手愉快吧。

(……有人想团购古董手术器材包的吗?

本文部分段落来自李清晨和窗敲雨,特此感谢。

果壳网

ID:Guokr42

整天不知道在科普些啥玩意儿的果壳

我觉得你应该关注一下

本文来自果壳网,谢绝转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