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进杭州鬼屋, 我以为会被吓哭,后来啊却笑出了声
在杭州待了八年,我自诩是能把西湖边的每片桂花树都认出来的“老杭州”,直到上周被闺蜜硬拉进吴山广场旁的“铁山牢房”——号称“亚洲最大鬼屋”,3200平米的恐怖迷宫。后来啊?我全程闭着眼抓着闺蜜的胳膊, 出来后却指着门口“禁止殴打扮演者”的牌子笑弯了腰:“这哪是鬼屋,分明是大型cosplay社交现场啊!”
杭州鬼屋版图:从“明珠商圈”到“吴山深处”,谁在定义“恐怖”?
说到杭州的鬼屋, 大多数人第一反应可能是“宋城千古情”里的“聊斋惊魂”,或者天阳明珠商业中心里扎堆的几家体验馆。2023年我们团队做过个调研, 当时杭州的鬼屋主要集中在三个区域:天阳明珠商业中心、西湖文化广场和西溪地块,其中天阳明珠最集中,光“鬼屋相关”的体验馆就有5家——没错,是“相关”,有些打着“恐怖密室”旗号,进去发现其实是“剧本杀+灯光秀”。
但铁山牢房不一样。它藏在吴山脚下 离西湖景区不到两公里门口连个显眼的招牌都没有,要不是本地朋友带路,我估计路过都会以为是废弃的工厂。2023年10月, 我们去踩点时正好碰到一对情侣从里面跑出来姑娘的尖叫划破了午后的安静,男生一边笑一边帮她整理被扯歪的卫衣,嘴里念叨:“骗人的,都是演员,根本不怕!”但转身看他们发白的脸色,又觉得像是自我安慰。
铁山牢房:3200平米的“亚洲最大”,是噱头还是真·肾上腺素收割机?
铁山牢房的宣传页上写着“亚洲最大鬼屋”,占地3200平米,相当于4个篮球场那么大。但说实话, 刚进去时我有点失望——走廊很窄,灯光是那种昏黄的节能灯,墙壁上贴着“越狱者死”的标语,字体还是电脑打印的。直到转过一个弯,突然有个“狱警”从黑暗里窜出来手里拿着“电棍”,对着我们吼:“证件!拿出来!”
我闺蜜吓得直接撞到了旁边的铁栏杆,“哐当”一声巨响,把后面的几个女生吓哭了。2023年11月, 我们在现场看到,工作人员过来调解时那个“狱警”还摘下头套笑:“演了三年鬼,第一次被说撞疼了。”后来才知道, 这里的演员都是兼职,有的甚至是在校大学生,工资按小时算,每小时50块,但要能忍受游客的尖叫、推搡,甚至有时候的“暴力”——所以才有了门口那块“禁止殴打扮演者”的牌子,不是玩笑,是血泪教训。
最绝的是牢房区的“水牢”环节。进去前工作人员说“会湿身”,我们穿了雨衣,后来啊还是被喷了满身水。黑暗中突然有个“女鬼”从水里冒出来 长发遮脸,手里举着“骷髅头”,闺蜜当场跪地求饶,后来她吐槽:“那水根本不脏,就是凉,但你知道水下有人,那种未知感才吓人。”2024年1月, 我们在抖音上刷到个视频,拍摄者说“铁山牢房的水牢是杭州最‘物理攻击’的鬼屋”,下面有200多条评论问“地址”,看来“湿身”也是个卖点。
宋城聊斋:当“千古情”遇上“鬼屋”,游客的“闭眼求生”技巧有用吗?
宋城的鬼屋叫“聊斋惊魂”, 和上海千古情的几乎是“姊妹篇”,但装修布置上有点区别——杭州版更偏“中式恐怖”,比如增加了很多“画皮女鬼”“书生冤魂”的元素,灯光也比上海版暗。2024年3月, 我们和几个同事一起去体验,刚进去就后悔了:队伍排了1小时进去后10分钟就结束了全程“鬼演员”都是“点到为止”,连个手都没伸过来。
但有趣的是 宋城的鬼屋有个“潜规则”:如果游客害怕想往回走,工作人员不会拦你,但会让你“原路返回”,等于多走一遍恐怖区。2024年8月, 抖音用户“大少爷”发视频说“第一次进宋城鬼屋,头发都竖起来了”,评论区有人问“往回走会怎样”,他回复:“别试!工作人员用手电筒照你,让你原路返回,更刺激,我朋友直接吓哭了。”
后来我们采访了宋城的工作人员,他说其实游客的“技巧”就俩字:“闭眼。”2023年有个游客闭着眼睛往前冲,后来啊撞到了道具假人,额头肿了个包,再说说景区赔了200块医药费。“所以我们建议‘半眯着眼,用余光扫路’,既能看到路,又不会被突然出现的鬼吓到。”工作人员笑着说 “但说实话,真正吓人的不是鬼,是你自己脑补的画面——你越怕,就越觉得每个角落都有人。”
天阳明珠的5家鬼屋:同质化竞争下靠“主题创新”还是“演员演技”?
天阳明珠商业中心是杭州鬼屋最扎堆的地方, 5家体验馆挨在一起,招牌都写着“沉浸式恐怖密室”,但进去才发现,套路几乎一样:黑暗的走廊、突然窜出的演员、几个“jump scare”的设置。2023年9月, 我们团队以“游客”身份体验了其中3家,发现有个“僵尸医院”主题的鬼屋,里面的“护士”全程盯着手机,连“台词”都忘了说;还有个“废弃学校”,鬼演员的动作比游客还僵硬,吓得我们想笑又不敢笑。
但其中有一家叫“暗夜森林”的,做得不错。它没有用传统的“jump scare”, 而是通过“音效+气味”营造恐怖氛围——比如走进“森林”区,会听到风吹树叶的声音和狼嚎,空气中还有股潮湿的泥土味;最绝的是“吸血鬼城堡”环节,进去前工作人员给你发了个“十字架项链”,说“遇到鬼就举起来”,后来啊真有个“吸血鬼”凑过来看到项链后“惨叫”着后退,把同行的女生吓得不轻。后来才知道, 这里的演员都是动作,比如看到小孩就“收着演”,看到年轻人就“放狠话”,难怪口碑比其他几家好。
2024年2月, 我们采访了“暗夜森林”的老板,他说现在杭州鬼屋竞争太激烈,“光靠‘吓人’没用,得有‘记忆点’。比如我们家的‘吸血鬼城堡’,游客举十字架的环节,很多人拍视频发抖音,等于免费帮我们宣传。”他还透露,客单价从2023年的80元降到了2024年的60元,“但回头客多了主要原因是游客觉得‘值’。”
从抖音数据看杭州鬼屋:2.5万播放的“暴雨露营鬼屋”,为何出圈?
说到杭州鬼屋的“出圈”,抖音功不可没。2023年9月, 有个叫“肉肉玩乐日记”的博主发了条视频,标题是“杭州宋城千古情景区鬼屋,请勿入内,公球……”,视频里她全程尖叫,再说说还“假装晕倒”,收获了910个喜欢。虽然数据不算高,但算是早期“杭州鬼屋”的热门内容。
真正火的是2023年10月的一条“暴雨露营鬼屋”视频。拍摄者说“在杭州鬼屋遇到暴雨, 外面下大雨,里面下‘血雨’,体验感拉满”,视频里“鬼演员”在雨中跳舞,游客们尖叫着逃跑,播放量达到了2.5万。评论区有人问“这是哪家鬼屋”, 拍摄者回复“天阳明珠的‘血色狂欢’”,后来啊第二天那家鬼屋的门口排起了长队,老板后来告诉我们:“那天下午多了200多个游客,全是看了抖音来的。”
2023年12月, 还有条“真人鬼屋密室”的视频火了拍摄者“梦梦子”说“MS密室逃脱鬼屋,让你体验到一种全新的恐怖乐趣”,视频里有个“鬼演员”追着她跑,她躲到道具柜子里后来啊“鬼”把柜门打开了吓得她直接摔在地上。这条视频收获了1.1万个喜欢,也让“MS密室逃脱”成了杭州鬼屋的“网红打卡点”。
但有趣的是 2024年杭州鬼屋的抖音数据开始“两极分化”:要么是“超吓”的,比如“铁山牢房的水牢”;要么是“超搞笑”的,比如“宋城鬼屋里鬼演员被游客逗笑”。看来现在的游客不满足于“单纯被吓”, 更想要“互动感”——要么被吓到腿软,要么笑到肚子痛,中间地带反而没人关注。
对抗性观点:杭州鬼屋的“恐怖”——越宣传吓人,越可能“翻车”?
聊了这么多杭州鬼屋的“好”,我得说句大实话:现在的杭州鬼屋,有点“用力过猛”。2023年我们做调研时 发现有个鬼屋的宣传页上写着“亚洲最恐怖,心脏病患者禁止入内”,后来啊进去一看,里面的“鬼”都是塑料模型,灯光亮得像白天吓得我差点笑出声——这不是“恐怖”,这是“诈骗”啊!
还有个更离谱的。2024年5月,有个朋友说西溪附近有个“真实鬼屋”,是“凶宅改过的”,进去后会有“灵异事件发生”。我们半信半疑地去体验,后来啊所谓的“灵异事件”,就是工作人员在角落里敲墙,然后用音响播放“哭声”。最气人的是 出来后工作人员还问“怕不怕”,我朋友说“一点都不怕”,他居然回:“你们没遇到‘真鬼’,已经运气好了。”
我觉得这背后有个“恐怖”:商家越想用“最恐怖”“真实灵异”来吸引游客, 游客的期待值就越高,后来啊实际体验很容易“翻车”。就像你听说一家餐厅“米其林三星”, 后来啊进去发现菜又咸又难吃,那种失望感,比“本来就没抱期望”要强烈得多。2024年3月, 上有个博主发了篇《杭州鬼屋避坑指南》,里面吐槽了5家“名不副实”的鬼屋,下面跟着500多条评论,说“被标题党骗了”,看来“翻车”的游客不止我们一个。
其实恐怖的内核不是“鬼有多吓人”,而是“未知感”。就像小时候怕黑,不是怕黑暗本身,是怕黑暗里“可能有鬼”。杭州鬼屋如果能把“未知感”做足,而不是靠“塑料模型”“夸张宣传”,或许才能真正留住游客。比如铁山牢房的“水牢”, 你不知道水下会不会突然有人,那种恐惧才是真实的;宋城鬼屋的“原路返回”,你知道要再走一遍恐怖区,那种心理压力才是最折磨人的。
避坑指南:第一次玩杭州鬼屋, 这些“潜规则”没人告诉过你
说了这么多“坑”,也该给点“干货”了。作为“被杭州鬼屋坑过”的资深玩家, 我了几个“潜规则”,第一次去的朋友可以参考:
1. 组队要“混搭”。别找全是“胆小鬼”的队,也别找全是“硬汉”的队——前者全程尖叫,后者全程嘲笑,都影响体验。最好是“两两搭配”, 比如一个怕的拉着不怕的,遇到“鬼”时不怕的可以挡在前面怕的可以抓住他们“壮胆”。
2. 穿“舒适”的衣服。2023年有个女生穿高跟鞋去铁山牢房, 后来啊被“鬼演员”一吓,摔了个狗啃泥,鞋子还卡在道具缝里再说说工作人员用钳子才夹出来。建议穿运动鞋和宽松的衣服,方便跑动,就算被“鬼”抓住也不会扯坏衣服。
3. 带“防身”道具。不是指刀枪棍棒,而是“十字架项链”“佛珠手串”之类的。虽然知道是心理作用,但真遇到“鬼”时举起来会给自己一种“我有护身符”的平安感。宋城鬼屋的工作人员说 很多游客会自己带这些道具,甚至有小朋友举着棒棒糖说“这是我的‘魔法棒’,不怕鬼”,还挺可爱的。
4. 别和“鬼演员”对视。这是铁山牢房的“老演员”告诉我的:“我们最怕游客对视, 对视了就得‘互动’,比如伸手抓你、跟你说话,有些游客会被吓得更惨。”所以遇到“鬼”时低头快走,或者假装没看见,他们一般不会“纠缠”。
5. 记住“平安词”。所有鬼屋都有“平安词”,比如“stop”“我出去”之类的,只要喊出来工作人员就会带你出去。但别轻易喊, 不然会浪费别人的体验时间——2024年1月,有个女生在宋城鬼屋喊了“stop”,后来啊后面20个游客都被暂停了大家都骂她“矫情”。
行业观察:杭州鬼屋的“内卷”与“破局”,下一步往哪走?
2023年杭州鬼屋的数量同比增长了15%,但客单价却下降了8%。天阳明珠某鬼屋老板私下说:“现在竞争太激烈, 为了拉客,只能把‘恐怖’做成‘搞笑’,比如让鬼演员跳舞、讲段子,后来啊来的人说‘不吓人,但挺乐呵’。”这其实是杭州鬼屋的“内卷”——大家都想做“恐怖”, 但发现“恐怖”不好做,就转向“搞笑”,再说说同质化更严重了。
那“破局”点在哪?我觉得可以从“杭州特色”入手。比如结合“白蛇传”做“雷峰塔鬼屋”, 让游客扮演“许仙”,遇到“白蛇精”和“法海”;或者结合“西湖十景”做“断桥残雪鬼屋”,在雪地里出现“女鬼”的背影,既有本土文化,又有恐怖氛围。2024年4月, 有家鬼屋试水了“南宋御街”主题,让演员穿古装,用“铜钱剑”“八卦镜”当道具,口碑比“僵尸医院”好多了回头客多了30%。
还有“沉浸式剧本化”的思路。现在的年轻人喜欢“剧本杀”, 鬼屋可以结合“剧本杀”,比如给游客发“任务卡”,让他们在鬼屋里找线索,破解“冤案”,再说说“鬼演员”会根据你的选择给出不同的结局。这样既有互动性,又能延长游玩时间,客单价也能提上去。2023年12月,西溪地块有家鬼屋试了这个模式,客单价从60元涨到120元,还是爆满。
再说说 我想说杭州鬼屋的“暗面”,其实是杭州旅游的“另一面”——西湖太温柔,灵隐寺太宁静,而鬼屋给了游客一个“释放恐惧”的出口。就像我们进铁山牢房前, 闺蜜说“我今晚肯定睡不着”,后来啊出来后她笑着说“刚才那个‘狱警’长得还挺帅”,恐惧变成了谈资,压力得到了释放。或许这才是杭州鬼屋的意义:不是吓人, 是让我们在平安的环境里体验一次“心跳加速”的冒险,然后笑着回到现实——毕竟生活已经够“吓人”了有时候“被吓一下”,反而能更勇敢地面对。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